MolarData| 热“AI”身边新鲜事 新鲜趣闻周五见

MOLAR FRESH

2021年第5期  

MolarData人工智能新鲜趣闻,每周五更新。

平板就是生产力?东京大学研究者“辟谣”了,用纸笔记录,更有利于记忆

现在,有研究表明:纸张比电子文档更有用,因为纸张包含更多的触觉和空间信息,可以增强记忆力,并且记录的效率也更高。

这一结论由东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Kuniyoshi L. Sakai,与NNT数据管理咨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提出,并且该研究已经在《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发表。

MolarData| 热“AI”身边新鲜事 新鲜趣闻周五见

物理纸可以实现有形的持久性、不规则的笔触和形状(如折角);相反,数字纸是统一的排列,滚动时没有固定位置,关闭应用程序时就会消失。

不仅如此,与普遍认为数字化工具可以提高效率的看法相反,被测试者使用纸张记笔记的速度,比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快了约25%。

如果使用数字化工具,可以通过高亮、加下划线、圈注、画箭头以及在空白处手写彩色序号的笔记,添加虚拟便笺或其他独特标记,来个性化数字文档,可以模仿模拟样式丰富的空间信息,从而增强记忆。

来源:量子位



国内医学论文造假又起风波,Nature重磅发文打击泛滥的「论文工厂」

近日,Nature 头版刊登了一篇名为《打击制造伪科学的论文工厂》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存在的「论文工厂」(paper mill)问题,并特别指出了中国医学界的学术论文造假乱象。

2020 年 1 月,加州的一位科研诚信分析师与几名图像分析师在博客上公布了一份包含 412 篇已发表论文的清单,并认为这些论文都出自同一家论文工厂。

MolarData| 热“AI”身边新鲜事 新鲜趣闻周五见

他们这样认为的依据是,这些论文中的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analyses)存在非常有规律的间隔,呈蝌蚪状,并且没有像常规实验那样出现污迹。很明显,这些实验图片是直接复制粘贴或者电脑生成的。

MolarData| 热“AI”身边新鲜事 新鲜趣闻周五见

此外,Nature 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截止 2021 年 3 月,共收集了 1300 多篇可能出自论文工厂的论文。其中,大约 26% 的论文已被撤回或者被打上了特别关注(expression of concern, EOC)的标签,其余论文也在调查之中。

MolarData| 热“AI”身边新鲜事 新鲜趣闻周五见

来源:机器之心

哈佛、MIT学者联手,创下矩阵乘法运算最快纪录

2020 年 10 月,来自哈佛大学与 MIT 的两位研究者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创建了有史以来矩阵相乘的最快算法,相比于之前最快算法,计算复杂度下降了 10 万分之一。其中,论文一作 Josh Alman 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研究生,主要研究算法设计与复杂度理论。二作 Vassilevska Williams 是 MIT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副教授,致力于将组合和图论工具应用于计算领域。

MolarData| 热“AI”身边新鲜事 新鲜趣闻周五见

来源:机器之心

让AI认出「生狗」?Facebook构建能感知变化算子的人工智能

颜色、大小和透视等因素使情况复杂化,增加了人工智能模型的预测难度。

Facebook AI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捕捉自然变化,在这方面,传统解决方案有很大局限性,即所谓的解纠缠(disentanglement)。
Previous 2021-03-19
Next 2021-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