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AR FRESH 2020年第21期 MolarData人工智能新鲜趣闻,每周五更新。 顶级综合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 The BMJ )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便对现有的新冠模型进行系统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功用的模型:普通人群风险预测模型、实际感染者的诊断模型、新冠患者的预后模型,评估的部分包括模型开发和外部验证研究。 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可以说,现有的新冠病毒诊断AI模型,几乎无用武之地。 目前,社会可能亟需诊断和预后模型来帮助医务人员更加快速有效地投入工作,这也许会促使政府和医疗机构过早地实施预测模型。 但介于所有的 145 个预测模型都有很大的偏倚风险,并且所有模型都缺乏外部验证的证据,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模型的过早使用可能弊大于利。 因此,研究人员不建议目前在实践中使用任何模型。 他们也推荐,未来的模型研究应侧重于验证、比较、改进和更新有前途的可用预测模型,而非着力开发新的预测模型。 来源:数据实战派
AMiner 创始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唐杰老师向学术头条表示,对于许多科研新手来说,论文更新快速、论文数量巨大,如何能第一时间获取,以及如何分门别类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科研进展,是一大困难;另外,对于已经进入科研领域很久,也有不错论文成果的学者来说,想要推广自己实验室的成果,往往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途径,有时候想看看 H 指数变化,被引频次等,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了解到。 来源: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
龙泉寺贤超法师:用 AI 为古籍经书识别、断句、翻译 坐落在京郊凤凰岭脚下的龙泉寺,称得上全国甚至全球科研实力最强的佛教寺庙。 凭借当年学诚法师的一句「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推动了龙泉寺里的高僧们搞科研、写代码,将佛学与新技术结合,将项目大众化、国际化。成果不断,屡上热搜,被外界持续关注。 近期龙泉寺的贤超法师,参加了国内某技术大会,分享了使用人工智能对《大藏经》进行整理和校勘的技术实践。 贤超法师原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硕士,2007 年他从北大毕业,2008 年在龙泉寺皈依,此后一直致力于龙泉大藏经的编修与佛学义理研究。 2016 年,AlphaGo 在战胜李世石的历史性事件,引起了贤超法师对 AI 的关注。从那时候起,他便开始尝试将 AI 和自己正在研究的 OCR 技术以及自动标点相结合。
来源:新智元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0日21:02,依旧是熟悉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熟悉的猎鹰9号,随着一声令下,一飞冲天。 这是马斯克SpaceX“星链计划”发射的第17批微型卫星,目前已经成功入轨。 与此同时,马斯克也刷新了三项纪录: 入轨星链卫星总数,已经突破1000颗。 猎鹰9号第八次执行任务,创造了新的发射与回收纪录。 猎鹰9号助推器B1051,打破了SpaceX两次发射之间的周转时间最短纪录,从51天缩短至36天。 至此,马斯克SpaceX的“星链”卫星数量,已经突破1000颗,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卫星运营商。 但离最初的1.2万颗,以及有关文件披露的追加3万颗,共计4.2
The BMJ研究:现有的新冠病毒诊断AI模型,几乎毫无用处
清华AMiner团队推出AI订阅:实时追踪科研动态,定制个人科研信息流
近日,清华大学 AMiner 团队再次上线重磅功能 ——AI 订阅,为广大科研人提供科研动态的实时追踪、个人科研信息流的定制化服务。
“AMiner 团队的初衷,就是打造一个用户不用主动搜索,也能源源不断推送最新、最感兴趣科研成果的引擎。” 唐杰教授这样讲述道。马斯克的「八手」火箭,让「星链」卫星数突破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