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AI时代,内容创作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学术论文和文章创作中,如何避免抄袭、提高原创性成为了每个写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降低文章重复度,AI降重工具应运而生。作为其中的佼佼者,Bypass AI凭借其强大的智能识别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并重写文章中的高重复部分,帮助写作者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成功降低查重率。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相同的AI降重路径下,DeepSeek和ChatGPT生成的内容,谁更胜一筹?(本文将重点关注降重效果,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则不作为主要讨论点。)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场对决。
这是我们输入DeepSeek-R1与ChatGPT-4o后的生成内容:
“Please write a concise paper on deep discussion of reasoning capability on large language models.”
“请写一篇简明的论文,深入讨论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
这是DeepSeek-R1和ChatGPT-4o的输出。
接下来我们把输出的内容,输入至gptzero,分别看下两者的AI检测率如何。
从这篇内容的结果上来看,DeepSeek的AI味儿要比ChatGPT要强。
但无论如何,二者生成的内容是无法通过任何期刊的AI检测率阈值的,一般为20%,所以结果就是直接被Desk Reject!
此外,AI检测率既包括由AI生成的,也包括AI生成后由人工Paraphrase的(比如Quillbot就可以同时检测两者),所以如何降低AI检测率至关重要。
这里我们有一条路径,即通过Bypass AI Detection来降低AI生成率。
首先原来生成的内容做Humanize,这里我们以Introduction段落为例。
DeepSeek生成的内容降低到了50%,通过ZeroGPT检测,同样降低到了50%!
同样,我们对ChatGPT生成的内容先做Humanize, 然后将Humanized的内容复制到Bypass AI和ZeroGPT中检测。
结果令人震惊,AI检测率直接从原来的89%,降低到了2%!
也就是说经过Bypass AI之后,由ChatGPT生成的内容竟然可以直接等于人工写作的文章!
而DeepSeek在同样的路径下,还需要由人工继续进行降重才能达到目标(20%以内)。
总结与结论:谁才是真正的降重王者?
-
DeepSeek生成的内容AI味很浓(97% vs. 89%):DeepSeek的生成内容较为“AI化”,容易被检测出是AI写作。
-
在同样的AI降重路径下,DeepSeek被ChatGPT完爆(50% vs. 2%):ChatGPT生成的内容经过Bypass AI降重后,AI检测率大幅下降,效果远超DeepSeek。
-
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创作:尽管AI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和降重的便利,但在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上,AI仍无法替代人类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AI应作为工具辅佐,而不是主导。
-
更多AI降重工具值得探索:Bypass AI仅仅是其中之一,后续我们将尝试更多的降重工具,探索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效果。
1. 首先是提示主题尤其是所生成的内容;因为概率是AI生成的底层逻辑,本次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后续生成内容都是相对一致的,对最终的结果亦会有影响,因此,多次尝试很有有必要。
2. 我们只是截取了其中的Introduction进行对比,并没有全文对比,考虑到上下文对AI检测的影响,后续也会尝试全文对比。
3. 此外,Bypass AI工具,毕竟它只是其中一款AI降重工具,其他还有不少,后续也会继续尝试。
AI降重必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一个关键主题,在此抛砖引玉。
在此,我们也推荐一本来自清华学霸的创作书籍,助力大家在AI之路上取得更大突破!
关注我,了解学术研究之路中关于AI的一切~
原创文章,作者:门童靖博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gent-universe.cn/2025/02/37833.html